
两年前,当第一批“高能量密度电池”在智能手机行业出现时,我们三易生活就曾指出,这些机型的电池固然大了、续航也更长了,但并不是完全没有“代价”。比如它们那个时候的充电速度,普遍比起前几年就有大幅降低。
对于本就不重视“充电峰值功率”,或者说更看重充电过程中机身不发烫的“影像旗舰”、“商务旗舰”,还包括“入门级机型”来说,这可能都不是什么问题。
但问题就在于,比起“高高在上”、实际上很难触及到大众消费者的影像旗舰(以及价格更高的那些商务旗舰)来说,以单纯游戏体验和跑分作为卖点的那些“高性能向机型”,实际上才是如今智能手机市场里真正“叫好又叫座”的主角。
对于这些机型来说,过慢的充电速度,或者说看起来比前几代产品明显降低的、名义上的充电功率,就显然是它们潜在用户并不欢迎的一项“改变”。
正因如此,当时间来到2025年秋季,在各家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迭代了数次之后,就终于重新迎来了各主流品牌“百瓦级快充”与超大容量电池的共存。
那么问题就来了,这些号称输出功率能够达到100W,甚至有些可以实现120W的“快充+大电池”新机,它们真正的快充效率,又是否能达到曾经那些前辈们的水平,让那些注重性能、想要在游戏间隙为手机多“补点电”的用户感到满意呢?
实际上,有关注我们三易生活最近这段时间新机测评的朋友就会发现,其实我们一直有在针对这个课题进行测试。除了极少数纯粹的影像向机型外,我们几乎测了今年9月底之后发布,所有采用旗舰级平台,且定位明确包含游戏、性能元素的新机充电表现。
汇总这些测试结果也就成为了上面这张表格,可以很直观地呈现在大家面前。纵观这份表格里的数据,我们不难得出以下几个结论。
首先,更大的标称充电峰值功率,确实会在大多数机型里带来低电量前提下,更快的短时充电速度。
请注意,我们这里并不是说标称充电功率更高的机型,总的充电耗时就一定会更短。因为大家从这个表里就可以看出,有些一开始充得特别快的机型,会在电量达到较高水平后,进入相当缓慢的电池涓流养护阶段。
但站在“游戏玩家”的角度来说,除了“影像”特征更明显的荣耀Magic8 Pro之外,今年到目前为止所有已经发布、支持120W快充的新机,它们的确在游戏间隙的5-10分钟充电时间里,能比100W快充的机型充进更多电量。
其次从充电策略来看,今年红魔、一加、REDMI品牌采用的是“先快后慢”这样的快充逻辑。它们会在一开始以极快的速度,在二、三十分钟的时间里就充进至少八成的电量。但作为代价,这些机型在“快充”的过程中会有相对更明显的机身发热。
相比之下,iQOO和荣耀则选择了截然相反的快充思路。它们从一开始就几乎呈现出“均速”的特征,并不存在最开始那5-10分钟的“超高速”充电区间。这样的策略缺点就是“不适合”在游戏间隙短时回血,但好处是“边充边玩”的发热会明显更低,而且最终的充电时间,未必就比“一开始充得快”的机型更长。
那么这两种快充策略,到底哪个“更好”呢?老实说,如果从整体充电耗时的角度来看,大家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其实相当小,甚至小到让我们都怀疑各厂商是不是“说好了”的程度。但在总体充电耗时差不多的基础上,是追求短时间内“回血”更快,还是充电过程中的发热更不明显,可能就是个单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。
金勺子配资-配资网app-找股票配资-配资股市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